新光證券4119旭富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dcard證券開戶平台

 

系統自動摘錄國內外經濟新聞,其新聞僅供參考之用,並不構成要約、招攬或邀請、誘使、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,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,自行作出投資決定

新聞01

格隆匯1月19日丨大港股份(002077.SZ)披露2022年度業績預吿,預計2022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000萬元-5200萬元,同比下降61.80%-70.62%;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3000萬元-3800萬元,同比增長31.40%-66.44%。業績變動原因説明: 1、報吿期,由於新冠疫情的綜合影響,包括對消費電子市場的影響,對公司集成電路封裝與測試業務產生了較大影響,營收規模與毛利率較上年均有所下降。報吿期,公司封裝業務主體蘇州科陽預計淨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約2200萬元;測試業務主體上海旻艾預計淨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約1400萬元。 2、報吿期內,公司出售天奈科技股票獲取的收益對公司淨利潤的影響約為2200萬元(2021年同期約為9700萬元),為非經常性損益。

新聞02

擁有龍頭+A+H股光環,億華通(02402)仍不受市場待見? 燃料電池龍頭億華通(02402)在A股的路不好走,自登錄科創板以來,市值區間波動,2022年開始掉頭一路向下,市值跌去六成,融資條件也受到影響,同年8月該公司遞表港交所,趕赴新的資本市場,並于今年1月12是成功上市。 該公司赴港上市並“不受待見”,招股期間香港公開發售部分僅占10%,但仍認購不足,上市後叁個交易日基本收十字星且成交量持續萎縮,開盤價相比于2020年8月A股上市開盤價不到20%,已無龍頭的昔日風采。據了解,按2021年燃料電池系統總銷售功率算,該公司國內市場份額高達27.8%,位居第一。 實際上,億華通收入增速緩慢,且連年虧損,2021年及2022年首叁季分別淨虧1.45億元及0.86億元。氫燃料汽車得到國家政策扶持,但前景方面受到市場諸多質疑,而億華通的業績表現也令投資者更加謹慎。當然,看好者認爲氫燃料汽車未來能在新能源汽車中占有一席之地,和電動汽車比肩。 億華通港股市值比A股低35%,不過PB估值爲2.6倍,相比于港股新能源物料板塊仍高62.5%,是否存在機會仍需要進一步論證。 收入高度依賴“北汽福田”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,億華通是中國領先的燃料電池系統制造商,在登錄A股之前(2020年之前),業績增長迅猛,以高雙位數的複合增速成長,但之後迅速放緩,2020-2022年首叁季,收入分別僅增長3.37%、9.97%及4.58%。然而,業績放緩後,也出現連年虧損,且虧損幅度持續擴大,2022年首叁季虧損比例高達21.9%。 值得注意的是,在2022年上半年,該公司收入還翻倍,但叁季度業績變臉,收入腰斬,拖累了首叁季業績。該公司主要生産燃料電池系統産品,另外提供部件銷售及技術開發服務,往年燃料電池系統貢獻均超過80%,2022年上半年爲94.6%,叁季度受到外部需求影響使得業務收入大幅下滑。 該核心産品涵蓋從30kW至240kW的廣泛功率輸出範圍,應用于公交車、城際客車及冷鏈物流車等燃料電池商用車,已爲國內超過2700輛燃料電池汽車提供動力。2021年底該公司發布240kW高功率輸出型號,自稱爲國內首款額定功率達到240kW的車用燃料電池系統,在額定功率及功率密度均遠遠超過競爭對手。 不過産品推出市場反映並不強烈,恰恰相反,2022年上半年,該公司有36名客戶,相比于2021年末減少29名,且公司客戶集中度非常高,前五大客戶做出的銷售額占總收入爲94.7%,其中北汽福田爲最大客戶,收入份額高達68%。從往年看,北汽福田一直都是最大客戶,爲億華通貢獻核心業績。 燃料電池行業市場規模小,參與者也少,但億華通收入高度依賴屬性,産品定價把控在客戶手中,銷量沒怎麽見增長,但産品價格卻連年下滑。2022年上半年,産品每KW平均售價4980元,同比下降44%,相比于2019年度的20205元下降75.4%,按每套産品收入算,期間爲48.17萬元,較2019年度下降50%。 其實由于技術進步,該公司高功率産品占比銷售走高,去年上半年單套功率較叁年前上升了95.6%,但市場需求明顯沒那麽大,更多的是老客戶的替換需求,導致整體銷量沒有很明顯的增長。不過億華通在研發上確實下了功夫,堅持預研一代、開發一代及推廣一代的研發理念,擁有超過590項專利,包括超過210項發明專利,研發費用率呈逐年上升趨勢,上半年高達22.4%。 産能利用率低也要擴張 氫燃料電池汽車是非常小衆的市場,但符合“雙碳”理念,相比傳統汽車,具有無汙染、“零排放”、無噪聲、無傳動部件的優勢,而相比電動車,具有續航裏程長、充電時間短及起動快的優勢。不過行業産量一直都少,2021年爲1586輛,2022年上半年爲1803輛,在新能車份額中占比不到0.1%。 根據《氫能産業發展中長期規劃(2021-2035 年)》指出,到2025年將初步建立較爲完整的氫能供應鏈和産業體系,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僅約爲5萬輛。市場小衆,需求不大,但億華通仍堅持擴産,該公司擬擴充上海生産基地燃料電池電堆的産能,現有最大年産能爲每年1000台,計劃內部資金在未來叁年內逐步實現5000台的新增最大年産能,計劃到2025年7月達到6000台。 然而,該公司目前産能利用率非常低,2022年上半年爲53.6%,相比往年還算高的,以往在30-40%區間,目前的市場需求狀況都無法滿足其設計産能輸出,擴産後或可能成爲閑置資産,從而變成無效投資。 市場不認可氫燃料汽車,更多的是電動汽車技術迭代非常快,行業痛點基本解決。2022年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分別達到705.8萬輛及688.7萬輛,滲透率超過25%,而續航普遍達到500公裏,部分高續航的達到700公裏,充電速度上普遍提升至30-60分鍾充滿,部分車企推出超高功率充電樁,15分鍾充滿80%。氫燃料汽車優勢不在凸顯,投資者逐步將資金抽離,重新回到新戰場。 未來叁年扭虧或無望 億華通連年虧損是硬傷,而虧損的元凶是金融資産減值。2019-2021年金融資産減值虧損占比收入分別爲10.9%、16.7%及28.1%,主要是遇到財務困難的主要客戶有關的應收賬款的減值虧損增加。智通財經APP觀察到,2019-2022年上半年,該公司應收賬款預期信用損失撥備分別爲0.82億元、1.74億元、3.39億元及3.33億元,分別占比對應收入達14.8%、30.4%、53.9%及123.8%。 一年比一年高的撥備占比,讓投資者信任全無,而其中也伴有一些關聯交易。該公司稱,上海申龍(爲公司股東)于2020年12月31日的預期信用損失率爲40%,于2021年12月31日及2022年6月30日高達90%,主要客戶前子公司于2022年6月30日達100%。減值虧損無法撥回,受傷的還是市場買入的投資者。 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登錄港股,該公司引進了兩名基石投資者,分別是Astonish Investment和Harvest,前者爲全球最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GIC旗下的投資平台,後者是2022年2月剛成立的基金,由嘉實國際持有。以60港元招股價,上述兩家基石投資者合計持有億華通5.38%的股權。 該公司募資淨額約爲9.8億港元,擬用75%資金用于未來叁年研發,其中50.2%的資金開發新一代燃料電池系統研發平台,過去叁年其研發費用合計不到3億元,將增長達1倍,此外有15%的資金用于營銷推廣。不過截止2022年10月,該公司現金等價物擁有6.76億元,這部分用于擴張産能明顯略顯牽強,按計劃預計仍有融資需求。 綜上看來,億華通雖然是燃料電池龍頭,但未來仍充滿變數,行業市場規模小,在電動汽車擠壓下前景缥缈,客戶集中度高,受市場需求波動大,存在經營性風險。此外,該公司應收款過高,關聯交易,且撥備損失連年擴大,而按照公司擴張及研發計劃,未來叁年要實現盈利比較困難。目前該公司港股估值也不低,短線者應保持理性。

新聞03

MoneyDJ新聞 2023-01-10 10:30:51 記者 張以忠 報導NB組裝廠今(2023)年第1季步入淡季,加上產業持續去化庫存,出貨動能偏弱,普遍會較上一季修正雙位數幅度,全年而言,受到通膨影響,目前能見度不高,全年僅有英業達(2356)給出成長的預期,其他廠商皆保守看待。 NB組裝廠12月營收出爐,廣達(2382)12月營收1063.29億元,月減5.15%、年減14.76%,12月NB出貨430萬台、較上月持平,去年全年NB出貨5770萬台、下滑23%。 仁寶(2324)12月營收725.23億元,月減10.84%、年減43.21%,NB出貨250萬台,月增10萬台,去年全年NB出貨3930萬台、較去年下滑3成出頭。 緯創(3231)12月營收964.29億元,月增8.83%、年增0.36%,NB出貨160萬台、月增10萬台,去年全年NB出貨2120萬台、下滑17%。 英業達12月營收403.25億元,月減8.63%、年減22.69%,NB出貨140萬台、較上月持平,全年NB出貨1990萬台、下滑7%。 展望後市,NB組裝廠今年第1季步入出貨淡季,加上產業持續去化庫存,出貨動能偏弱,普遍會較上一季修正雙位數幅度。 仁寶表示,今年是比較冷的冬天與第1季,預期第1季NB出貨將較上一季下滑。 緯創表示,第1季NB與螢幕將季減雙位數,桌機則季持平,不過認為第1季將落底,後續季度各產品線出貨有望逐季向上。 英業達表示,第1季步入傳統淡季,包括NB在內的各產品線出貨,都會較上一季修正15%-20%。不過第2季出貨有機會回溫。緯創與英業達是目前對第2季展望較為正向的代工廠。 以全年NB出貨而言,目前普遍保守看待,廣達認為今年全年NB出貨仍有修正機會,但衰退幅度應會較去年收斂;仁寶暫未給出全年NB展望;緯創基於市況保守,預期今年出貨可能略為衰退;英業達則因為切入電競新客戶,因此NB出貨有機會優於市場表現、保持成長力道。整體而言,目前僅英業達NB出貨看成長,其他廠商目前皆保守看待。 (圖片來源:Pexels)

2474可成殖利率排行推薦ptt, 8442威宏-KY小資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, 2329華泰台股2023存股推薦ptt

OPEN445RE115EF5EE

 


1456怡華台股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ptt 2417圓剛高殖利率股票推薦ptt 2023金融股推2023新光證券開戶優惠》 2023玉山股票定期定額手續費開戶禮 2241艾姆勒小資2023存股推薦

 

arrow
arrow

    s66yyu4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